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做工精雕細磨 老師傅怕失傳

旗袍講究細節,從製作工具的準備、量身、打版、試穿、領子與扣子的製作、鑲緄裝飾,一直到收納與整燙等步驟,無一不是細密雕琢。由於技藝複雜細緻無法速成,現今女性又以輕便裝扮為主流,多數人根本沒有穿旗袍的經驗,老師傅許榮一擔心,旗袍製作的技藝恐怕面臨失傳。

許榮一自十八歲拜師習藝迄今超過半世紀,他說,旗袍最能彰顯女性曲線美,無論胖瘦,旗袍都能讓線條變得修長且姿態優雅。可惜一九七○年代以後穿旗袍的人減少,四年前政府又取消「國服檢定考試」。

他說,現在衣服打版教學這門手藝已經談不上賺不賺錢的問題,他堅持下去只是擔心「哪天老客人找不到人幫忙改衣服,怎麼辦?」他當場建議文化部長龍應台,再恢復國服檢定考試。

另一位資深旗袍花扣師傅蔡蕊,投入花扣製作四十多年,因為手工細緻,非常傷眼力,十年前退休,偶爾替熟識的旗袍師傅做幾對花扣。

她說,花扣是旗袍上最引人注意的細節裝飾,種類繁多,如直釦、筒釦、盤釦、琵琶釦、花釦、壽字釦等。這次她出借兩百多種花扣樣本展出,集數十年精華。

昨日還有廿多位媽媽們穿著旗袍現身會場,分享她們和旗袍的故事。有人穿的是卅多年前婆婆親手為她縫製的新嫁娘旗袍;也有人求學時看到國文老師穿旗袍的婀娜多姿,立志將來當上老師之後也要穿旗袍;還有人看到展示的旗袍,想起乾媽在自己叛逆期的陪伴而落淚。

輔大織品服裝學系副教授何兆華表示,中國大陸一九四○年代末下令禁穿旗袍,及至八○年代改革開放才又復甦。反觀台灣,一九七○年代後旗袍雖然式微,但如龍笛、夏姿等時裝品牌,仍致力於將旗袍時尚化、年輕化,「台灣保留了旗袍百年發展的面貌。」

資料來源:中時電子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